最新消息

║設計戰國策電子報2019082號║


得獎學生心得分享—Build Fende


2018德國紅點設計概念大獎-最佳獎

Build Fender

2018美國傑出工業設計獎-銅獎

Wind Pavilion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學院建築系研究所 陳麒善

指導教授:陳彥廷

獎學金:(107年度)第一等銅獎10萬、第一等銅獎10萬

個人簡歷:

比賽對我來說是一種挑戰,也是一個證明自己的方式。其實我們都不知道結果會是什麼,但我們努力做到最好。很感謝我的指導老師-陳彥廷老師對我的細心教導,將我天馬行空破碎的想法整合讓設計更加飽滿,並不斷鼓勵我投各類的比賽,才有今天我。

關懷環境其實是每個人的責任,對於孕育我們生命的地球,永續經營是我們的義務,在設計中,讓環境變得更好是我想要體現的理念,而手法上的創新,我希望能不斷追求與突破,從建築帶入景觀再到工業設計中,圍塑出空間的舒適性並配合機能設計,跨界整合讓作品更有深度。

1.請談談創作過程中,最讓您印象深刻的事情?

每次創作初期其實都會有對作品的幻想,覺得這樣一定很完美很厲害等等,但在創作的過程中一定都會有遇到瓶頸的時候,想像的跟實際設計時細節上存在著落差,但這就是我們要試著克服並解決的問題。

無法掙脫瓶頸時會覺得很煩,但看著時間一天天消逝也只能硬著頭皮去完成,但我後來發現其實妥協的能力也很重要,我們腦海中想像的設計或版面,都是我們當下腦海中推斷出來最好的成果,但隨著進度的推進或參考到更好的案例,我們就會嘗試作一些修改,然而最讓人害怕的就是為了做到最好反而無從下手,當然每個人對於自己的設計都會有所堅持,而我經過太多次連夜趕圖的經驗之後,最後發現與其想破頭不如就繼續做下去吧!換一種表現法或是造型,或許沒有之前理想中的完美,但你至少能確保如期完成且繳交時間充裕,作品也是你滿意的。


2.平日如何吸收或加強您的設計能量?

平常的話可以多去看一些不定期的展覽,不管是建築、景觀、室內設計、產品及海報等,其實設計的本質是很相似的,都是對於使用者進一步分析,去探討作品本身思考的訴求。或許從相同的發想點但換一個角度去思考,那麼從建築中的三維思考可以轉變成為地景的二維變化,再者轉化成一維的海報投影。展覽本身就是一個非常適合去吸收知識的地方,透過圖片、文字再到模型,其實更能體會到設計者當時的用心與巧思。

如果是平常作品上需要一些立即的靈感參考,Pinterest是一個很推薦的案例參考網站,因為上面的作品數量與類型真的非常全面,各種設計類別、草稿圖、排版形式再到模型製作等應有盡有,都可以在上面找得到。再加上這個網站中的案例作品質量都非常高,因此平時有空就可以收集資料累積自己的美感與創作參考圖,將喜歡的案例建檔收藏,下次需要用到時就可以快速參考應用。

3.請問教育部提供之獎勵金,對您在設計上有何意義與幫助?

我覺得教育部能有這樣的獎勵機制,代表非常重視與鼓勵學生參與國際競賽,其實我們在參加比賽時多少都會充滿著不安,不知道這次會不會也是一樣有去無回,加上國際競賽通常要繳交高額的報名費,有些獲獎後除了不會有獎金,還需要再額外繳交得獎的後續作業費用。而模型的製作費也是一個大問題,模型的精緻程度絕對會影響比賽的結果,再加上國際運費相當昂貴,因此加總起來伴隨著更高的參賽成本。能申請教育部提供的獎勵金,對我們學生來說真的很重要,一件得獎或許就能支付所有報名件數的費用,這樣除了能減輕我們的經濟負擔外,也是繼續投件的動力;獎勵金也代表一種實質上的肯定,讓我們能在往後參賽時更有信心,並持續不斷努力創作。



※更多資訊請洽IDC設計戰國策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idcmoe/ 


國際競賽-把握機會、注意截止日期、讓你的設計發光!


一、綜合設計類:

1. 2020 德國iF設計獎/2019 iF Design Award
•截止日期:2019年10月18日
•競賽介紹:https://www.moe-idc.org/node/64
•競賽官網:https://ifworlddesignguide.com/our-awards/professional-awards/if-design-award-2019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