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設計深耕X生根設計」計畫: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過去接受國際競賽洗禮及獲得補助過的學生,現多已成為設計產業與學界的新一代生力軍。自2018年起推動「設計深耕X生根設計」系列活動,五年已累積辦理專題講座5場次、校園講座67場次及工作坊2場次,共計96位設計師擔任設計傳承講師及8,071人次參與。邀請講師背景包括工業設計、視覺傳達、數位動畫、工藝設計、展覽規劃或專案管理等,設計傳承講師為曾經擔任設計戰國策審查委員、設計大賽評審委員或臺灣各設計協會代表與推薦之設計師,或是近十年曾獲設計戰國策補助過之新銳設計師。
此系列活動整合教育部藝術與設計人才計畫資源、與臺灣設計協會合作,並邀請設計戰國策新銳設計師加入,帶著累積的設計實力與資源舉辦活動,讓更多藝術與設計背景的新鮮人傳承臺灣設計能量,提供新銳設計師或設計新鮮人更多學習與交流的平臺。
◆校園講座◆
►第一站◄ 國立聯合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
時間:2023年03月01日(三)下午01:00至03:00
地點:國立聯合大學 - 活動中心4樓國際會議廳
講者:鳴天設計 Tosky Design 創辦人-賴謙忱
・iF新秀設計獎_7件
・紅點設計概念大獎_2件
・IDEA美國國際設計傑出獎_GOLD金獎
講題:從設計到創業-23歲解鎖世界三大設計獎
賴謙忱設計師先從自身求學經歷說起,曾不被老師看好的設計,在自己不段努力下,取得一番好成績。在大學生活期間總是把握每分每秒,除了完成老師交代的作業之外,會提升自我產出更多的設計作品,像是畢製作品內容包含產品設計、交通工具設計、工藝設計、包裝/傳達設計、UI/UX設計等,進而累積不少作品,參加許多國內外設計競賽獲得不少獎項。接著賴謙忱設計師分享自己獲得德國iF設計獎、紅點設計概念大獎、IDEA美國國際設計傑出獎的得獎作品,並與同學們說明投稿必須注意的小技巧,包含須充分地理解評審指標,設定須解決的難題,才能發揮作品,並鼓勵同學不要害怕失敗,增加自己的作品數量與品質,是可以在國際競賽的舞台發光發熱的。
賴謙忱設計師談及創業的合作的專案對象有公部門和一般公司,除了產品設計外還有平面設計的專案合作,並積極參加設計展,同時不斷地參加國際設計競賽,都有取得很好的名次。最後,請同學省思自己人生的價值,鼓勵同學享受過程,不要逃避積極規畫屬於自己的有價人生。
►第二站◄ 中國文化大學 建築學系
時間:2023年03月03日(五)下午01:00至03:00
地點:大孝館
講者:豐邑機構專案設計師 - 李博文
・CYS.ASDO DA ZHE Construction. Co. - 室內與建築設計師
・(England) Mott MacDonald Co., Ltd, - Engineer Assistant
講題:流行文化中的建築設計與議題
李博文設計師從電影、電玩的角度和場景來分析當代人文議題、文化層面、對於未來的都市、設備或設計的想像,從電影中可以看到人類對未來世界的想像,包含室內設計、道路規劃、都市設計、城市規劃、綠化、永續思考或架構等,可以發現早期科幻電影也影響了當代的思維以及設計的美感,例如平板電腦或太空站。設計師也分析電玩遊戲的場景包含室內設計、建築設計、工業設計,甚至UI、UX等介面設計,均會請不同專業的設計師來做設計導入,做邏輯化的概念設想。李博文設計師表示電玩的好處是我們可以透過第一人稱的視角觀察未來世界的建築設計、環境氛圍、結構、分割方式等,深刻體驗這些未來的設計。
除此之外,李設計師同時也分享了國外與臺灣的教學差異,未來建築教育的趨勢等,時下正在推動的SDGs以及ESG,並且以台中市的建案為例進行分享,例如宜居建築設施、垂直綠化、複層式露台,並且以宜居建築為中心,介紹法規及綠化的普及推動。最後李設計師也分享自身的設計作品創作發想並告訴同學們可以多出去走走,到不同國家見識不同的建築文化,積累自己的能力及見聞。
►第三站◄ 萬能科技大學 商業設計系
時間:2023年03月08日(三)上午10:00至12:00
地點:中山堂 I705視聽教室
講者:喔設計工作室設計師-龍靖宇
・International Design Excellence Awards (IDEA)2020_Bronze Award
・iF Design Talent Award 2020_2 Best of the year
・Young Ones ADC 2020_Silver Award
講題:設計歷程–從設計系變成設計師
龍靖宇設計師和學生們分享與喔設計工作室團隊夥伴一起創業的過程。創業初期尋找案源一開始是從參觀展覽方面下功夫,仔細觀察並主動發現客戶的需求。設計師也提到需要跟客戶建立關係,可以先交朋友再說,而不以利益為優先,更不要害怕被挑剔,把批評當成作是養分,設計師告訴同學們可以利用求學期間慢慢培養抗壓性。
龍設計師接著提出:「讓執行多於思考,讓聽看多於說。」建議同學們平時就應該善用觀察力,觀察生活周遭的事物來培養設計思考,當需要執行設計專案時,就可以馬上把日常累積的設計思考化為專案的設計概念。有機會的話也可以參加跨領域設計工作坊,龍設計師呼籲,不要排斥新的事物,因為從中可以獲得更多的啟發。
龍靖宇設計師分享由喔設計工作室執行的設計專案,從跨年禮盒、口罩到冰袋等,設計師皆不藏私地向同學們介紹作品其中的概念,更包含材質的選擇等創作細節。最後設計師也鼓勵學生們,應多多地參加國際設計競賽,拓展國際視野,希望同學們珍惜並享受每一次的設計機會,做一位充滿熱情的設計師。
►第四站◄ 黎明技術學院 數位多媒體系
時間:2023年03月20日(一)下午13:30至16:00
地點:圖資中心 E104演講廳
講者:動畫創作者、Isotropic Club 藝術總監-劉冠汶
・2022 基隆城市博覽會 《山海洄游》執行導演
・2021 臺南龍崎空山祭 《世界樹之泉》執行導演
・2018 臺中國際動畫影展 - 臺灣學生短片競賽 首獎
講題:從動畫影像到科技藝術的跨域之旅
劉冠汶總監與學生們分享自身專案創作,包含動畫角色設計、3D模型貼圖的過程、合成示意圖,並將創作的經驗還有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困難,需要考量的困境一一做說明。另外導演也分享自己作品的創作方式,例如繪圖手法、使用媒材、搭配音效及畫面的呈現等,帶領學生從自身的創作角度來思考。
總監也提到用音樂和音效配合畫面,透過聲音的呈現,即使畫面沒有人物或對話出現,也可以輕易地聯想到有人在這個空間生活,從不同的視角打造一部動畫創作。除了說明創作的手法、草圖繪製、思考分鏡以外,設計師也穿插影片成品,讓學生可以一起參與設計師從無到有的過程,並看到最後的作品呈現。
總監也介紹自身在科技藝術領域參與多項專案的經驗,例如以錯視效果展現的建築光雕、互動式投影、燈光設計、場景模擬及專案規劃的過程等,提出與創作動畫完全不同的觀點。最後,劉冠汶總監鼓勵同學們:「不要害怕錯誤,累積經驗,多方嘗試找出適合自己的道路。」
►第五站◄ 國立政治大學 廣告學系
時間:2023年03月28日(二)上午10:30至12:30
地點:綜合院館112教室
講者:DDG美商方策設計師-李杰庭
・台科大商業設計研究所畢業、先後在与熊設計、美商方策擔任設計師
・在職期間與設計研究院、農會、橫山書法藝術館、伊藤園、奇美實業、文策院、台達電、 QBURGER等
・獲獎經歷: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臺灣國際平面設計獎、iF 設計獎、上海-亞洲平面設計雙年展、澳門設計雙年展、ADAA設計大賽
講題:視覺傳達設計與品牌識別設計
李杰庭設計師先從自身學習經驗開始分享,告訴同學們創作作品的思路,包括作品如何定位、設定議題等。李設計師的得獎作品將圖像元素帶入文字,告訴同學們視覺傳達設計可以用圖片來說故事,其中的奧妙就是不分國界全世界的人們都可以透過圖像來溝通。李杰庭設計師提醒同學可以設定一個主題,發揮想像力並嘗試新的媒材,設計師曾經靈機一動,接觸浮水染料,觀察宣紙的紋理與字體設計來作結合,聯想到油加上水的創作素材,可以與海洋油污的議題有關,進一步探討海洋生態棲息地可能因船舶排放的油汙破壞,將這些問題呈現在設計作品中,將作品提升至另一個高度。李杰庭設計師鼓勵同學們產出作品以外更要積極報名參加國際比賽,同時也要注意控制參加競賽的花費與時間成本。
李杰庭設計師繼續分享其在職期間執行的設計專案,首先介紹與奇美合作展場品牌的LOGO設計,從設計發想、LOGO與字義結合、LOGO與品牌媒材連結、展場設計的視覺應用等,利用電子看板及其他設計物增加品牌與觀看者的互動,從視覺面到策略溝通,讓品牌識別在短時間內達成有效地溝通。接著,李設計師分享Q BURGER品牌識別設計專案,字體微小幅度的改變,可以讓一個品牌改變想要傳遞的感覺,幫助品牌提升視覺形象。
►第六站◄ 國立臺中科技大學 商業設計系
時間:2023年03月30日(四)下午15:30至17:00
・日本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 造形設計碩士
・曾獲莫斯科金蜂平面設計雙年展金蜂獎、德國紅點傳達設計大獎最佳獎等逾60項設計藝術獎項
・曾與國泰世華、聯翔餅店、大古鐵器、看見臺灣基金會、溫世仁文教基金會等單位合作設計案
陳品丞設計師向學生介紹自己,雖然身為設計師,但他同時擁有三個身份,分別是設計師、教師和創作者,這三個身分造就出他-「陳品丞」。設計師分享這三個身分之間不同的經歷與轉換,以及設計創作上的差異,並告訴學生如何透過競賽培養設計能力還有設計競賽帶給他的啟發,伴隨著參與不同國際競賽,每過一兩年的時間,他就會有不一樣的思維轉變及成長。接著設計師分享他設計競賽帶給他的啟發:1.以視覺設計提出問題。設計師表示設計可以是解決問題,但也可以是提出問題的所在,在創作過程中發現問題,並以自己的角度提出、放大問題本身,讓觀者可以從設計作品中看到想傳達的問題。2.更開放地看待視覺設計的載體與媒材限制,並開始以跨領域的方式看待視覺設計。當開始以視覺設計梳理思考脈絡,並考量如何用視覺設計的力量跟人溝通,如何表達抽象的感受,將其轉化在作品上面,讓人可以從其中感受到;什麼是藝術?什麼是設計?到後來會發現這其實是一體多面,因此他會用更跨領域的觀點來看待設計,當能用更大的格局來看待時,就可以將作品發展在更多不同的層面上。
陳品丞設計師設計師告訴在座的同學,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競賽、什麼類型的作品可以參與哪個競賽,以及參賽的心境與思維,重點不在跟其他人一爭高下,而是你可以從中得到什麼反饋與成長。最後,陳設計師跟學生分享如何有效運用時下熱門的科技技術ChatGPT來進行資料查詢,結合快速有效的資源應用在創作上。
►第七站◄ 國立南投高級中學 美工科
時間:2023年04月12日(三)下午01:05至02:50
►第八站◄亞洲大學 時尚設計學系
時間:2023年04月26日(三)下午03:00至05:00
曾彥維設計師告訴學生在設計中不要有任何預設。設計是開放的、設計不是封閉的思考,不要去限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試著從一個角度切入作品,不用做太花俏的思考,可以從結構或材料去下手,時尚設計不用想的太困難,越漂亮的理念越會為作品帶來反效果,從一個基礎去玩玩到極致。曾彥維設計師分享畢製創作「無名英雄」並表示那時候只希望作品傳達「酷」,傳達自己的故事,將最直接的理念傳達給觀賞者,那是更好的做法。也要常常利用形象照的方式去包裝,一張照片內會看見你對作品的執念以及努力程度,從作品中能反應一個人的態度。
曾彥維設計師建議學生在學生時期可以多多去參與國際競賽,將競賽獲得的獎金再繼續延續去下一個競賽,作品不只是作品更可以是幫你賺錢的幫手,同時也鼓勵學生多去嘗試不同的創作方法以及去問你想知道的事情,不要害怕厚臉皮這件事,當你習慣厚臉皮,會發現你得到的更多,不做就永遠都不知道。
曾彥維設計師接著分享其經營IRENSENSE時的歷程。做一個品牌,需要學習行銷、攝影、與廠商的溝通、服飾元素的了解、品牌理念的宣傳、服裝材料取得以及活動規劃等等,許多的基本面結合起來才是一個品牌,創作一個品牌不是件簡單事,但在其中可以學習到學校沒有教的事情,如果問我會不會後悔創立品牌,我會說不後悔,可以為了時尚產業盡一份心力,我就會願意這麼做,臺灣需要的是一個機會。 曾彥維設計師鼓勵學生們說道,尋找心中的自我,不要因為迎合他人,而失去自我,找尋自我的生活中心。初衷與熱愛是堅持下去的關鍵。
►第九站◄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動畫藝術與影像美術研究所
時間:2023年05月03日(三)下午02:00至05:00
陳秋苓導演與學生們分享自己的許多動畫創作、接案經歷與創作歷程,從學生時期開始,一直到畢業後進入社會的各個案例與心境。例如導演分享了在學期間動畫創作的發想來源,將臺灣建築元素融入影片,希望創造出觀眾看的時候有似曾相似但不確定是在哪邊的感覺,同時從影片畫面中可以看到該地區的文化,一些人文地域的特色被發現並融入在影片當中,雖然細緻微小,但卻創造出屬於該動畫影獨一無二的特別。
導演也分享在廣告公司就業時與業界各個不同類型合作的案例,例如Yahoo!奇摩、Dr. Milker、AB優酪乳、Cold Stone找名人拍廣告片,以及之後開始個人獨立接案的案例,例如臺中國際動畫影展的主視覺海報提案等。過程中導演分享各個案例的成品,也與學生分析不同的提案手法與創作延伸、與業主溝通的經歷等。
陳秋苓導演表示進入社會開始工作之後,會需要具備很多不同的能力,不只是插畫、動畫的創作,也會需要提案技巧、團隊合作、專案運作結構、企劃撰寫等技能,這些都是在接案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除此之外,導演也分享接案子的流程,從想文字腳本、畫視覺分鏡、製作動態腳本、找相近的音樂reference等,接著需要與導演開製作會議,經歷這些過程後才會誕生出最後的完成品。
最後,導演分享Steve Jobs的話給學生:「你無法預先把點點滴滴串連起來,只有在未來回顧的時候,你才能明⽩那些點點滴滴是如何串在⼀起的。」
►第十站◄新北市立樟樹國際實創高級中等學校多媒體動畫科
時間:2023年05月05日(五)下午01:10至03:00
施雅純設計師與學生介紹許多自己參與的互動裝置設計專案、動態圖像設計的案例,例如三創互動生活園區的建築立面設計、遊戲互動、體驗氣候變遷或是VR互動的體驗裝置,也說明何謂互動設計,並分享自身年幼時曾接觸過最簡易的互動設計裝置,與學生互動讓學生猜猜看最早的互動設計起源是什麼,藉此讓學生了解到互動設計的概念。隨著科技普及,互動設計也越來越多元,從一開始的靜態到動態、從集中走向分散、從單向到雙向,互動設計也應運而生。從藝術與設計可以看到社會與科技的變遷。
除此之外,設計師也詳細介紹專案設計的流程,首先了解客需是最基本的,其中包含時間、地點、經費、主題等;接著要提出創意發想,在做專案時,會為不同業主量身打造適合的風格,這個環節是設計的核心,但同時也是最難掌握的;再來是進行搜索和建立Rd=Research & Development,這可以是任何形式,例如技術的新突破、研究競業對手、新的做事方法等,他們會先研究競爭對手的案例,再提出新的做事方法,盡可能想出不同的裝置發想;最後是專案製作,各部不同專業背景的成員互相合作,將軟硬體整合打造出最後的成品。
施雅純設計師告訴學生們,學生時期可以利用多元廣泛的課程,從做中學找出自己的興趣並從中探索,進入社會工作後也要堅持,養成自學的習慣,要如何維持持續學習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第十一站◄長庚大學 工業設計學系
時間:2023年05月08日(一)上午10:00至12:00
2023「設計深耕X生根設計」校園講座開跑,第十一站來到位於桃園市龜山區的長庚大學工業設計學系分享,春田創意營運總監-林瑞仁總監擔任講者,演講題目:「設計:從紙上到診療間 Design: Turning Concepts into Reality! 」。
林瑞仁總監表示設計是「It’s all about users」,醫療設計需以客戶以及用戶去做設計思考,並且它在未來還是相當重要及被需要的,所以希望學生們可以將醫療設計列入未來的方向。林總監也分享了愛因斯坦曾說的一句話:「知識雖說很重要 ,但想像力更為重要。」林總監說明設計不只是製作商品,更是一個創作。鼓勵學生們在學生時期多用創作的想法去做更有想像力的概念,天馬行空不是壞事,也可以在眾多特殊的想法中擷取其中的優點,當作我們設計的能量。
另外,林總監也說明醫療設計前應具備的知識,包含的領域有人體生理學、 人因工程、人體計測、設計研究、人機介面/觸控介面、 清潔/維護、心理學、使用者、材料與製造、醫療器材的認識、系統設計等。人體資料庫須因使用者不同而做出更改,如果市場是亞洲將醫療設備,因而調整為亞洲人種的體型則更為恰當。林總監也分享團隊設計醫療設備的過程,在設計之前須做創意思考。首先需列出主要的KEYWORD,以此去發想,將設備使用者、使用環境以及使用情境等模擬得更恰如其分。
最後,林總監給出了關於設計師面試的一些訣竅,先不談工作領域及專業能力,在面試公司時,對方的面談者是完全不了解你的,需要在對方面前短短的五至十分鐘讓他認識你,勿將作品集製作成多個資料夾,需將作品集定調成相同風格,才會是更好的宣傳方式。林瑞仁總監表示所做的設計都是「It’s all about users」。
►第十二站◄臺北市立松山高級商業家事職業學校 廣告設計科
時間:2023年05月10日(三)下午14:10至16:00
李翊慈設計師跟同學們分享自身接觸過的設計案例和獲獎作品,內容包含海報設計、包裝設計、插畫、品牌規劃、專輯和單曲封面設計、標準字設計等,設計師表示設計是透過第一印象來傳達欲告訴大眾的概念跟訊息,也是在經歷不斷地嘗試跟打破後,我們會找到一個很棒的設計。
在介紹到動態作品時,李翊慈設計師表示身為一個設計師很難用單一一個技能走天下,一定都會需要一個很專業的主要技能,搭配其它很多的附加技術來進行創作,透過多重技巧的疊加讓作品變得更有層次且豐富,所以在進行設計時,可以加入動態的協同效應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除此之外,設計師也分享做品牌設計與插畫類型的案子不同的地方在於品牌規劃需要幫企業做一個形象,作為設計師需要對企業的背景有強烈的敏銳度,會需要不斷挖掘企業背後想說的故事和想要傳達的精神和企業形象,並轉化成一個簡單就能傳遞背後含意的視覺設計。讓民眾透過品牌識別對企業產生信任感,也更具有代表性。
除了工作上的創作之外,設計師也建議平時要多累積自己的創作或紀錄,不管是靈光乍現或是在看到任何有趣的資訊時,都可以用文字或畫畫的方式隨時記錄下來,在未來進行創意發想時就有很多想法可以做運用。
►第十三站◄明志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
時間:2023年5月11日(四)下午01:15至03:00
・iF新秀設計獎 iF DESIGN TALENT AWARD _Winner
邱士軒設計師分享了何謂設計。設計是簡單隨意做一張圖嗎?是想做什麼就坐什麼嗎?也不是,設計是為了解決問題。產品設計可以解決功能性的問題,那視覺設計又可以解決什麼問題?答案是視覺設計可以解決傳達的問題,提升用戶使用時的直覺性。一個好的設計師不只是圖形創作能力強及擁有豐富視覺經驗,更應該對市場、社會以及文化有足夠深的了解和知識積累。接著,邱設計師分享了一個不同的觀點,「設計」著重的是創意還是技法呢?現在的工具日新月異在更新,從原本只能使用白紙黑字去做設計創作,到電腦繪圖的製作以及最近討論度很高的AI算圖,因應多樣工具的更新,我們設計人該如何使用?就是現在設計圈的課題。
除此之外,邱設計師表示國際競賽是一件對學生很有幫助的事情,多去參加競賽不僅是設計目標也是一種時間管理的方式。可能會有同學思考:比賽不一定會得獎,我為什麼要參加?但你可以想像競賽就像一張免費的彩券,喜歡挑戰的人往往是勇於嘗試的,可以換個模式來思考,當你在打遊戲時,會害怕Game Over而不去玩遊戲嗎?就算這次就算失敗了,也會鑽研下次怎麼做會比較好。競賽亦是如此,去享受競賽,降低得失心,學生時期的失敗都是未來設計時很好的養分。
最後,邱設計師分享一些常用的提案技巧,在與客戶討論時要問:「做設計的目的、目標受眾或客群、競品比較與定位、使用者心得和感受」,也盡量避免對方的個人喜好、既定設計風格、一定要有的元素,提案的技巧可以先利用視覺引導想像,先提供參考的視覺牆再給予設計,讓客戶能了解為何如此設計,提報時透過意象聯想到設計。也要記得設計理念是大於設計本身的,最後希望大家可以享受設計,挑戰設計。
►第十四站◄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美術系
時間:2023年5月22日(一)下午01:00至03:00
・2019 生首屆兩岸藝術院校優秀畢業作品聯展/ 展覽作品-NONAME品牌
首先,胡庭耀總監分享自己的求學過程,一開始無非是因為自己喜歡畫畫。接著胡總監問自己也反問學生,我們在做設計時是有熱誠的嗎?是喜歡的嗎?設計並非是條簡單路,確定自己的決心是很重要的,如果有決心要做設計,就馬上行動吧!胡總監接著分享設計時的技巧,告訴同學們在選擇議題上的方法,可以利用心智圖去做創意發想,先利用水平思考,接著利用垂直思考。例如從汙水為出發點,可以延伸到環境破壞、工廠以及汙染等關鍵字,利用創意發想的方式產生大量的想法,最後選取其中的元素去做組合。再來可以利用「劇情」的方式,去做理念以及畫面的構成,思考完後即可開始草圖製作,一張草圖花1~3分鐘即可,畫出大量的草圖選出其中的優點去做組合,最後再結合精稿。
接著,胡總監也將設計的精華列成五點分享給學生:1.找尋議題、2.創意發想、3.視覺風格分析、4.草圖的嘗試、5.精稿確認。學會做設計後,要如何讓得獎機會高呢?首先設計的創意很重要,但在畫面的組成也需注意作品要傳達的重點,而如何表達?怎麼傳達給評審?也是相對地重要。那如果前面都做到了,最後一個關鍵因素就是「運氣」,我們將我們能做好地做到最好,其它的就聽天由命吧!
最後,胡總監與同學分享未來在做專案設計時,可以利用以下五點去做規劃:聽(了解需求)、分(分析同類的品牌案例)、問(以問卷方式來確認方向)、整(整理分析結果與問卷的關聯性)、提(提出設計想法),並執行出來。大家可能會好奇為什麼一個CIS可以有十萬百萬的價值,那是因為我們將品牌的理念以及提供客戶想要的東西,一步一步地完成客戶心中的「設計」。
◆專題講座◆
專題講座介紹
時間:2022年06月02日(五)下午13:00至17:00
地點:國家圖書館3F國際會議廳
設計傳承講師:
★太研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主持人暨設計總監-吳書原
• 畢業於東海大學景觀學系、英國AA建築學院景觀都市學碩士、太研設計Motif Planning & Design Consultants主持人
• 曾任Burns + Nice London ,UK 都市設計師 、EDCO Design London ,UK 景觀建築師、2018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策展人
• 在倫敦及台北累積多年工作資歷,作品曾多次獲得國際大獎,如世界景觀建築師學會IFLA評審團榮譽獎、倫敦設計London Design Awards獎金獎、德國IF空間設計大獎,台灣景觀大賞年度大獎,更是亞洲第一人獲得美國多年生植物學會 Perennial Plant Association 所頒發的植物設計大賞,執業尺度包含都市、住宅開放空間及公園、廣場之規劃與設計。
★平面設計師-楊士慶
• 創作領域涵蓋各類唱片、書籍,及展覽藝術活動
• 執行多檔演唱會視覺和唱片設計其中包含張惠妹、徐佳瑩、林宥嘉、魏如萱等
• 金曲32、33屆視覺設計、金音獎、金點設計獎視覺設計,入圍 金曲30、32屆 裝幀設計獎、第18屆美國獨立音樂獎最佳音樂海報。
★紙雕藝術家 / 成是創作號主理人-成若涵
• 2023台灣燈會在台北作品展出
台北市政府民政局_新住民燈區_《種下台北味道》_@松菸
中央藝術燈區_《向陽魔幻》_@國父紀念館
台北市政府商業處_《台北東區》_@美好日子咖啡館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_台北地景藝術季《一起生活》_@貓空
• 2022文化部公共藝術獎
獲獎-民眾參與獎-【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城南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案 《城南紀事,台北既視》】
入圍-教育推廣獎-【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城南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案 《城南紀事,台北既視》】
入圍-藝術創作獎-【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城南公共藝術設置計畫案 《城南紀事,台北既視》】
講題:
★吳書原 - 島嶼之野 「荒野並不荒涼 城市才是」
★楊士慶 - 夢想與設計的平衡
★成若涵 - 走自己的路_紙雕台灣土地的文化與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