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名家專文

Article of famous designers

孫正華-傳統時尚與當代潮流演變
設計師介紹

臺北市時裝協會理事長

Chairperson of Fashion Taipei

孫正華 Flora Sun

收錄2024年專輯

時尚的趨勢演變 

時尚流行的趨勢在大約2000年那段期間,是個最強調藝術本質的時期,創作者或設計師都有非常純粹理念,他們有著非常強烈的藝術語言;而如今時間來到2024年,熟悉的國際大品牌都在運用街頭較有影響力的設計師,比如潮牌來行銷老牌。可以發現當今的時尚是一個實用主義、街頭風和極簡主義為主流的一個時代。

時尚演變與社會意識變化有很大的關聯。除了性別間的角色轉變外,現代人也開始尋求更自由的穿著風格,這反映了社會對性別角色的解放和接受,不論男女都能夠自由地選擇穿著風格,展現個人特色和社會地位。時尚不僅是外在裝飾,更是性別意識和社會脈動的體現。

時尚變革者通常是在時代的轉捩點提出顛覆傳統形象的新設計,並一直影響到現在,例如迪奧(DIOR)和香奈兒(CHANEL),兩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為戰爭女性需要開始工作,服裝從繁複的法國皇朝服飾轉向更適合工作的簡約款式,他們顛覆了女性服裝的固有形象。從1900年代的束腰蓬裙到現代女性的自主意識,時尚與女性角色的演變相互關聯。

二次世界大戰後提出新理念,從男裝中汲取靈感,打破上一個世代的樣貌,而現代女性則更注重舒適和實用。 

從1900年到2000年變化是非常大的,很多社會結構、思考方法都不同以往,從高跟鞋到現今的球鞋,時尚反映了女性角色的轉變,強調自我定位和中性化。整體而言,時尚是當代思潮和社會地位的體現,服飾的演變與地位的變遷息息相關。 


科技與時尚的結合 

現今的時尚產業有兩大趨勢:實用主義和永續發展。全世界都在提倡永續設計,這是個很大的變遷,它談的不僅只是表現形式的環保,可能更多的是一體概念或者是想法,這在現今時尚產業非常重要。 

從過去2000年LV崛起的那個時代,也就是所謂的Luxury Brand時尚設計到現代的快時尚(Fast Fashion),品牌如Zara和UNIQLO的崛起,反映了時尚產業的轉變和管理方式的革新。這些品牌成功的關鍵在於科技管理和材料革新,例如Zara強調全球化生產和電腦控制,一條龍式的管理從A地生產布料,然後B地製造,不經過總部直接派送到世界各地的通路;而UNIQLO則著重於材料的創新,因為它本身是從作為製造基地的東方出來,在先決條件的情況下創造了一個材質的革新,也是它一個很重要的成功元素。Zara和UNIQLO的出現推翻了早期從迪奧(DIOR)、香奈兒(CHANEL)和LV的運作與設計脈絡裡成功的品牌,因為它們是從管理跟材質科技層面而成功,快時尚席捲全球發展到了巔峰,但隨之而來的則是永續問題。 

早期的服裝因價格問題,消費者不會買太多,但經過新科技及不同方法製作出來的衣服費用也隨之降低,消費者負擔不大的同時就變成過度消費,於是永續這個議題,也跟著整個社會的脈動時代的演進,而變得重要。 

經歷從2000年到2020年,在快時尚的普及下,對於永續的關注也日益增加,永續發展成為了時尚產業不可忽視的議題。雖然永續並非消費者在購買時首要考慮的因素,但設計師可以通過設計幫助消費者解決這個問題,因此設計師在材料選擇和設計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他們是最能夠在永續這個事情上面著力跟改變的人,一念之間都有可能影響產品的美觀、實用性和環保性,協助一個品牌去改變地球的樣貌。 


科技發展對時尚產業的影響 

除了永續議題之外,時尚產業還關注科技與 AI 對設計領域產生的影響。隨著大量的3D設計工具、AI科技的普及,設計師能夠直接在電腦上製作服裝設計,透過工具與市場進行溝通,而不需要進行大量的打樣或是寄Sample,從而減少了時間和廢料的產生。這些工具的背後支持著大量的人工智能和科技應用,改變了整個產業的運作方式。 

這種科技的發展不僅帶來了更高效的生產方式,也符合了永續發展的理念。因此,時尚產業的演變不僅受到永續發展的影響,也受到科技的驅動,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推動著產業的發展,體現了科技在時尚設計中的重要性。 


藝術與商業的抉擇 

對於想要踏入設計領域的年輕人而言,首要的是明確自己的定位,是追求純粹的藝術創作,還是將創意與實用性相結合的設計工作。在學習階段,學生可以盡情發揮創意,探索各種可能性,但進入職場後,必須面對市場的現實考驗。對於藝術家而言,他們追求的是自我表達和時代意義,但商業市場對其要求相對較少。而設計師需要將創意與實用性和市場需求相結合,尋找平衡點,以滿足消費者的實際需求。 

永續發展是當今設計領域不可忽視的重要議題。國際大廠已經開始將永續材料應用納入產品設計和生產過程中,但相對地,臺灣的品牌公司在這方面的跟進還不夠積極。在設計產業中,科技化的趨勢也日益明顯,從3D設計到智慧製造,各種新技術正在改變著整個行業的運作模式。對於年輕設計師來說,掌握這些新技術和工具,將是未來成功的關鍵之一。 

不論是臺灣或國際的時尚產業,對於即將進入社會的畢業生,除了擁有創意和專業技能外,還需要具備適應社會化的能力。在臺灣的市場中,公司的生存關鍵在於找到消費者認可的產品定位,無論是高價值還是追求CP值,在市場中都有自己的空間。對於想要在時尚領域有所作為的年輕人來說,除了培養創意和技能,還需要理解市場需求,並能夠靈活應對市場變化。在尋求職業發展的同時,要對時尚產業的特點有深入的了解,並根據自身的興趣和定位做出適合的選擇。 

因此,對於想要在時尚設計領域有所作為的年輕人來說,需要對自身目標定位、永續發展和科技化這三大議題有清晰的認識和思考。在尋求個人職業發展的同時,也要不斷學習和提升自己的技能,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只有在對產業發展趨勢有深入了解的前提下,才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自己的夢想和目標。 


參加國際比賽培養國際高度 

非常鼓勵學生參加國際級的比賽,我認為對於時尚設計學生來說是一個極佳的機會。臺灣工業設計教父-謝榮雅曾說過他對自己作品的要求:當他參與設計獎時,他希望作品在與其他作品放在一起時,無法辨認出來是否來自臺灣,這是他追求國際水準的方式之一。 

參加國際比賽是一個非常好也最容易把自己提升到某一個位置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將自己的作品提升到全球水準,讓他們更有競爭力。雖然臺灣的比賽也很多,但參加國際比賽可以讓學生直接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作品,激發創造力和競爭意識。這些比賽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升技術水準,還可以擴展他們的國際視野,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設計趨勢和市場需求。 

國際比賽的評審標準通常更嚴格,這有助於學生提高自我要求,追求更高的質量和創意水準。儘管國際比賽的獎金未必很高,但參加國際比賽可以讓學生建立起國際水準的聲譽,這對於未來的職業發展非常有利。參加國際比賽是一個提高學生設計水準、拓展國際視野並建立國際聲譽的重要途徑,對於想要在時尚設計領域取得成功的學生來說是很好的經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