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名家專文

Article of famous designers

蔡依珊-留下雙手的溫度-我的工藝人生
設計師介紹

I-SHAN13蔡依珊金工創作 負責人

Founder, I-Shan13

蔡依珊 Yi-Shan Tsai

收錄2023年專輯

我是金工藝術家蔡依珊,高中就讀新竹女中美術班,大學就讀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在國中當一名實習老師,但在觀看Georg Jensen的展覽後,產生了想要學習金工創作的想法,於是報考了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金工與首飾創作組研究所。研究所畢業後進入學學文創擔任駐場藝術家,並在2010年成立了個人品牌I-Shan13,就這麼踏入金屬工藝的世界,至今已經18年了。


圖說:於學學文創時期,2010年品牌舉辦第一次的新品發表,現場作品的展售照片

大學時,我學習的是偏純藝術創作的領域,包括繪畫、版畫、圖像表現、設計、電腦繪圖、綜合造型、複合媒材和雕塑等。然而,當我進入金工領域後,我面臨的第一個問題是金屬這個完全陌生的材質,以及偏向工藝的作品形式。我似乎站在工藝與純藝術的中間,一腳在工藝,一腳在純藝術,不知道該如何邁出下一步。對我來說,這是個很大的考驗。

如何以比賽提升自我

在求學期間,我很常參加比賽,從兒時的著色比賽、寫生比賽,到後來的香包比賽、燈籠比賽、學生美展,我參加了所有和美術美勞有關的比賽。小時候參加比賽可能是因為家長和老師認為我很有天賦,便幫我報名參加了。但當我進入高中和大學之後,比賽對我來說成了一個評價自己作品的機會,我想要知道我的作品是否夠好,也想要看看更大的世界。或許在我的班級中,我的美術作品是第一名,但如果跟其他學校的第一名比起來呢?我的作品是否還能脫穎而出?如果放到國際的比賽舞台上,我是否也有足夠的競爭力呢?

比賽也是一個很好的練習機會,在有限的時間內,針對主題發揮創意和設計出自己的作品。其實這跟課堂上的練習有點類似,但參加比賽的時候,好像會變得更加認真一些,因為你必需拿出的是你覺得最完美的作品。

在研究所的第一年,我參加了德國TALENTE工藝競賽,幸運地入選了。當時我的作品是把課堂上的一個練習作品加以發揮,主題是容器,老師教導了我們3D軟體的運用,因為我對金屬工藝不太熟悉,所以在研究所的時候,從頭學習了鋸、銼、焊接等技術。之後我將平面的紙形切割後翻轉,變成了帶有3D空間的形體,將材質轉換成金屬,最後將它們組合起來,成了一個帶有獨特紋飾的盤子。

作品入選後,給了我很大的鼓勵,也讓我深深覺得過往的學習經歷,也是我將來創作上的養份,2006年,我第一次跟著工藝所去德國參加展覽,也看到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作品。


圖說:研一時的作品,飾盤系列,入選2006德國TALENTE競賽。

在學習的過程中,參加各式各樣的比賽是一個很好的練習機會,除了能夠檢驗自己的創作水準,也能夠拓展自己的視野。以下是一些小小的建議,讓你在參加比賽時能夠更加順利:

1. 找專業攝影師拍攝作品,以增加作品的美感及評分。

2. 在填寫比賽相關資料時,確保使用正確的英文,若需要翻譯創作理念,請尋求專業的幫助。

3. 參賽的作品應符合自己的水準,並表達完整的創作設計,若不確定成果如何,可向老師或同學請教,並問自己的作品10個問題,看是否能夠完整的回答。

工藝-將技術和美學相結合的創造性勞動

工藝的意思,簡單的說是「作工的藝術」。工藝可以理解為一種結合技術、才能、技藝、造型藝術和審美性的創造性勞動,它是以製作實用物品為目的,同時具有藝術性和審美價值,反映了人類的感情、理智、藝術精神和科學精神。在工藝中,雙手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它是人們創造的重要工具之一,同時也代表了勞動的力量和價值。因此,工藝可以被視為一種將技術和美學相結合的獨特創造形式,並在實現人們的審美價值觀時反映了其複雜性和特殊性。

在研二的時候,我學習了金工技法中的敲花技法,為了練習這個技法,我設定了一個敲臉的練習。我想要敲出一個偏向寫實的臉,但這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因為在大學時我對雕塑並不熟悉,曾經做過頭像,但挺失敗的。我花了非常多時間在敲臉的部份,使用鏡子和石膏翻模自己的臉作為參考對象,讓我可以從視覺和觸覺去感受和模擬臉部的起伏和內空間,最終完成了一個無表情但寫實的臉部作品。

而那整個學期,我就完成了兩件作品,還是在每天不斷的敲擊之下。

所以我想問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你花了多少時間在你的工藝創作上?


作品:「在所謂的疑惑」局部,紅銅、玻璃、描圖紙、透明片,2007


作品:「食心人」局部,銀、珠子、珊瑚、蠟、描圖紙2008

透過做中學-創造屬於自已的風格與特色

當教授金工基礎課程時,常會有學生問我:「學完基礎還能學什麼?」他們似乎認為只有學完所有技法才能說是會做金工,但他們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也就是「做」的重要性。

我認為在做中學是非常重要的。

曾經,我給學生出過一個練習,讓他們找一件作品,然後模仿這件作品。通常會碰到很多問題,我們看見的是一件完成的作品圖像,它是如何被建構出來的,圖像中沒有被看見的地方是如何,這時候就會需要去尋找答案,並了解步驟的順序。這是一個練習基本工的好方法。

古人的技藝非常高超,他們將一門技藝做到了極致。相比之下,我們對每個技法都是略碰一點,距離高超的技術還有很遙遠的差距,需要不斷地進行技術練習與勞動。

這並不是叫你抄襲或模仿,而是在模仿的過程中學習,甚至是產生新的想法。透過這樣的方式,我們可以評估手能達到什麼樣的程度。


訂製作品:芳蹤精靈迪米亞,純銀、寶石、珍珠,2015

在這個充滿挑戰與不確定性的時代,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如何找回以人為本的價值工藝,學習和創作不再只是單一的形式,更需要我們不斷地調整與思考。學習工藝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學習技法,更需要了解其背後的文化和價值觀。而當你專注於一項技法時,就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其中的精髓,也更能將自己的風格發揮得淋漓盡致。在我成立個人品牌後,其實做最多的事情便是打磨,一個無聊且重覆性的動作,然而我相信認真對待作品,投入時間和精力,成果終究會在作品中展現,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帶給大家一些小小的啟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