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名家專文

Article of famous designers

林文彥 - 印章表現技法在設計之應用

中華民國美術設計協會理事長 、西泠印社社員

Director of the Graphic Design Association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Member of the Xiling Seal Art Society

林文彥 Lin, Wen-Yen

收錄2021年專輯

一、印章常見的表現技法

(一)增繁筆畫
「增繁同形偏旁」習見於戰國文字中對文字形體的增繁,「繁化」所增的形體、筆畫和偏旁,對於原來的文字是多餘的、可有可無,例見「各」字〔長沙楚帛書〕作  、《信陽楚簡》101 ,「月」字〔鄂君啟節〕作  、《信陽楚簡》1023作  ,《古璽彙編》(簡稱《璽彙》)3400 (重) )〕(圖1-1)作  ,水平翻轉後作正字  ;運用於設計者見圖1-2白金男的〔What I have thought〕,取用南韓首爾景福宮牆磚飾文字,細察可見圖中為「學」、「大」、「人」、「教」四字,係中國隋唐官印九疊篆(參圖1-3唐〔都統之印〕)之孑遺,雖為漢代鳥蟲篆影響下的產物,結體卻缺乏鳥蟲書的自然曼妙。


(1-1) 《璽彙》3400   (重)  

(1-2) 白金男 What I have thought

圖(1-3)九疊篆 唐 都統之印

(二)簡省筆畫
殷周文字已出現較多的簡化字,在戰國文字中簡化方式通常由約定俗成的習慣所支配,有單筆、複筆簡化,也有濃縮形體、刪減偏旁及借用筆畫和偏旁等文字技法,例見「狂」字《古璽文編》(簡稱《璽文》)10‧3作  、又作  ,「至」字《中山王  器文字編》21作  、《璽彙》4903〔王上之至〕又作  (圖2-1),這種表現技法也適用於現代設計的創意發想。
圖2-2〔平面設計在中國96〕透過刪減文字部份筆畫線條並借用部份筆畫併連的技法,將「平面設計在中國96」設計成有如走迷宮般的趣味,初睹時興起錯覺的異象,細察則見設計者的巧思。

(2-1)《璽彙》4903 齊璽 王上之至

圖(2-2) 平面設計在中國96

圖2-3〔亞洲國際都會〕香港新標誌採用香港特區中國人所鍾愛的「龍」意象,巧妙地將此意象結合「香」、「港」二字設計成騰飛的龍首,其中作成鬣毛龍身的「香」字下部「曰」簡省成英文「H」,「港」字右下部「巳」則簡省成英文「K」,並作出張口呼嘯狀,極為貼切地彰顯出「龍的傳人」飛龍意象。

 

圖(2-3)亞洲國際都會—香港新標誌


(三)巧借筆畫
「巧借筆畫」是借用筆畫和偏旁等簡化文字的技法之一,通常在文字的兩個部件由於部分筆畫位置靠近,因此共用兩個部件的相同筆畫,這種簡化方式被廣泛使用在戰國文字中。
圖3-1 《璽彙》0090晉官璽〔右司工(空)〕中的「  (司)」將「口」部上沿橫畫上移至上方的「一」作  ,呈現迥異習見的「司」字造形,是戰國古璽中習見的技法之一。

圖(3-1)《璽彙》0090 晉官璽  右司工(空)


圖(3-2) 高雄市政府交通局 禁止臨時停車線標線標誌

圖3-2〔高雄市政府交通局禁止臨時停車標線標誌〕,利用「高」字元素,透過斜對角切割的兩條對角線,切割之後可見4個共用其他部件「冋」的「高」字,巧妙的是這個圖形不論從正、反、左、右四個方位都能辨識出同樣的「高」,此一做為高雄市禁止臨時停車紅線標線和禁止停車黃線標線標誌,是公家機構所設計的傑出作品之一。

(四)合文
合文借用形體是戰國文字中習見而極特殊的簡化方式,有時會用合文符號「=」註記表示,有時則無,兩者並無區別。
圖4-1三晉‧趙公璽〔卜大夫〕,合文符號「=」置於「卜」字下方,以致羅福頤《璽彙》誤釋為古璽「上」字,前賢並據《論語‧鄉黨》:「與上大夫言,   如也。」認為係戰國時官名;檢春秋時晉有「卜」(別稱「卜人」)及「筮史」二職官,戰國時另有「太卜」官名,掌占卜之事,見《戰國策‧東周策》,當改釋為〔卜大夫〕,璽又見澳門《珍秦齋藏印‧戰國篇》編號18同文印。

(4-1)《璽彙》0106 三晉‧趙公璽  卜大夫

 

圖(4-2) 劉小康 愛大自然   人人自由  人人平禾  1995

圖4-2 劉小康的〔愛大自然〕與〔人人自由  人人平禾〕系列作品,也取用「巧借筆畫」技法,將不同的多字筆畫作結合,仍兼顧原有筆畫的形貌,是多字合文的設計典範。

(五)方位互作
方位互作係指文字的形體方向和偏旁位置的變化,這種不固定的現像溯自殷周文字,到戰國時代受到政令不一、文字異形的影響,方向和位置的安排更加紛亂,卻也成為設計時借鑑的極佳典範。
圖5-1《璽彙》4482晉吉語璽〔千百〕,其中做為數量詞的「百」字與河北平山中山王墓出土的中山王圓壺銘文的「百」字構形相同,大陸學者于省吾於〈釋百〉中認為「考索出戰國時期百字構形的孳乳過程,是由  而  而  而 。這類文字的由來,既經過附劃因聲指事字的演化而又加以倒寫所形成,是顯而易見的。」(見《江漢考古》,1983年4期,總4期,頁35〜38。)
圖(5-1)《璽彙》4482 晉吉語璽  千百

 
圖(5-2)靳埭強 亞洲海報三國志•韓國

圖5-2香港靳埭強〔亞洲海報三國志•韓國〕借用「韓國」、「朝鮮」中「韓」和「朝」的共同部件「 」,以書法墨韻書寫「韋」和「月」,將海報設計成「正倒互作」正反皆可陳列的形式,「韓國」和「朝鮮」透過設計的巧思,兩韓巧妙地統一於海報當中。
 
圖(5-3) 陳幼堅  東  WEST

圖5-3香港陳幼堅的個展海報〔東  WEST〕,也採用「正倒互作」正反皆可陳列的形式,巧妙地取用小篆「東」作表現元素,利用部分筆畫的減省和屈伸,倒置後的「東」字成為英文的「WEST」,從細節處可見設計者的創意巧思。

二、小結
印章主要透過篆法、章法、刀法、筆法來表現印章的神韻,章法是印章文字的佈局和藝術處理,主要有:平正、疏密、輕重、增損、屈伸、承應、挪讓、盤錯、穿插、變化、離合、巧拙、界格及邊欄等,在文字表現技法中,主要採用戰國文字形體的演變,據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訂補)》有:(一)簡化、(二)繁化、(三)異化、(四)同化、(五)重文、合文、省形特殊符號……等,文字形體演變牽涉較廣,也多為文字學範疇。
至於設計領域可以借鑑者另從傳統紋飾中亦見「組字成畫」的表現技法,不僅用於印章,亦可採用於文字造形、標誌和海報設計,受限篇幅僅提供設計時借鑑參考。

三、參考文獻
●《江漢考古》,1983年4期,總4期。
● 林文彥《印章藝術》,屏東市:屏東縣立文化中心,民88年5月。
●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訂補)》,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7月,2020年3月四刷。
● 羅福頤主編《古璽文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12月,1994年6月二刷。
● 羅福頤主編《古璽彙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年12月,1994年6月二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