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名家專文

Article of famous designers

林孟潔 - 如何創造一個「好」的國際設計競賽?

亞洲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系講師

Lecturer, Dep.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Asia University

林孟潔 Lin, Meng-Chih

收錄2019年專輯

當鼓勵學生參加藝術與設計類國際競賽成為臺灣設計教育的一環,設計教育應該有所突破,不僅需要與國際設計趨勢接軌,更需要提供一個透明且具影響力的交流平台,讓莘莘學子能有站上國際舞台的機會。因此,結合臺灣教育部現有藝術與設計人才培育計畫的競爭優勢,如何創造一個透明且公正的國際設計競賽?且可擴大臺灣設計軟實力能見度的方式,順應而生的即為「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一個非營利的國際設計競賽。藉由臺灣自主性地舉辦國際級的學生設計競賽,鼓勵全球藝術與設計校院學生參與競賽,並邀請國際設計專家學者來台擔任評審與講師,將國際設計洪流導入臺灣,激起更多設計能量,並且為設計教育與產業加值,讓學生不僅能培養設計競爭力,也能在國際發光發熱,進而觸及更多人來認識臺灣與推廣臺灣設計教育的成果。

設計競賽的本質本就是希望可以廣徵想法,接受突破與創新。然而,隨著設計競賽舉辦的低門檻,設計競賽成為產業界利用低價取得創意的媒介,因此設計競賽變得氾濫、價值低且生命週期短暫,而且競賽的結果往往距離最後商品化與量產非常遙遠,即獲獎作品並非商品化成功的金牌保證。參與設計競賽的目的更多在於期待獲得一個能展現自我想法與作品的舞台,創意設計的自我體現更不應受限於報名費、參展費等高額獲獎配套支出左右,非營利的設計競賽應回歸到設計教育的本身,如何建立一個透明且公平的平台,讓有志的設計新銳能大顯身手、展現自我,其中競賽獎金應只是鼓勵,而非必要。一個有品牌價值的設計競賽,才會讓參賽者願意參與,並期待後續的影響與價值,獎金獎品只是短暫的,但競賽的效益卻有可能翻轉人生。

表:目前國際知名設計競賽分析

因此,設計競賽是需要改變的,不應只是一個透過低廉價格,獲取低級設計的場域。一個好的國際設計競賽並不只是單向式的,而是雙向式的競賽提供平台,在參賽者參與競賽的過程當中,參賽者可以獲得評審的看法與建議,並且了解自己的概念與創作盲點,也可以在參與競賽後,有所成長與學習,彼此互相成長茁壯。設計競賽也應該更明確地提供命題要求與觀點,讓參賽者能夠更了解競賽的目的與訴求,並且依照命題進行概念發想與設計創作,而非只是亂槍打鳥,投機參賽,失去了原本參與設計競賽良性競爭的成長機會。

一個非營利的設計競賽如何產業化?但又不商業化?設計競賽應該要有一個商業經營模式,但目的並不是為了營利,而是希望擴大國際影響力。非營利的設計競賽本就有許多限制:被動的資金來源、生命週期有限、影響力的限制等。而設計競賽是必須與時俱進的,設計競賽扮演的角色,不應只是為了營利,或是只為了用廉價的方式取得創意,更應該的是專注於鼓勵創新設計、設計思考讓設計能夠發揮其價值與意義。故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從2014年開始邀請國際設計組織合作,授權獎項設立與推派國際設計名家擔任評審。透過國際設計組織的串連,擴大設計競賽影響力,觸及更多國家來認識臺灣,並且讓臺灣學生能與國際設計青年一同競賽,培養國際競爭力,並過獲得更多國際件數與曝光。非營利的設計競賽要建立的是設計教育的影響力與新銳設計的價值,進而推廣至產業界,創造一個具有跨領域設計與具備國際化設計視野的競賽平台。

圖: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策略階段

表: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歷年參賽數據

在執行策略面也應有所調整,非營利設計競賽五大策略:

1. 落實設計教育推廣
2. 擴大競賽規模
3. 整合外部合作平臺
4. 加強國際設計組織合作
5. 區域競賽評選
6.社群媒體經營。

從最細微的地方,發揮最大的影響力。由點線面,來掌握設計競賽的規模與影響力。建立一個設計社群的網絡,讓設計競賽能夠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表: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推廣模式

如何將設計競賽的生命週期延長?為了使競賽作品能夠落實,群眾募資是一個能夠集結眾人通過網際網路向大群眾募資集資金的一種集資方式。群眾募資主要透過網際網路展示宣傳計劃內容、原生設計與創意作品,並與大眾解釋通過募集資金讓此作品量產或實現的計劃。這樣的策略規劃,將突破以往的設計競賽僅停留在概念設計的階段,將設計落實,由普羅大眾來決定設計作品是否能落實與商品化。也為了將設計競賽能產業化,設計大賽除了與國際設計組織合作,也將與企業廠商合作,建立實習機制,選送獲獎學生進入產業實習,將所學落實到產業,而不再只是紙上談兵。

 
圖:2018年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與21個國際設計組織合作

圖:2019年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廠商指定類ITRI創新設計獎

墨西哥海報雙年展在2018Bienalcartel推出專屬應用程式,提供了一個設計競賽不同的服務與交流平台。
對於墨西哥國際海報雙年展而言,設計而非學科是需要轉型和溝通的人的有力工具。參與者可以透過應用程式關注海報比賽和國際設計大會,更可以關注他們兩年來所做的所有活動。這樣的一個專屬應用程式延續的競賽本身的價值與生命,讓競賽生命週期延長,也讓影響力擴大,非常值得借鏡。

圖:墨西哥海報雙年展的應用程式:Bienalcartel

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即是以設計教育作為出發點,期盼設計大賽能作為一個新銳設計師的交流平台,也是一個能夠展現設計能量的舞台。一件事情總有兩面詮釋,或許對於許多國內外設計業界人士認為設計競賽是一個手段,是一個投機的管道。但對於非營利的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並非如此,我們以深厚的設計教育為基底,以及對於臺灣學子設計教育的期望,希冀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大賽能達到國際設計影響力、個人知名度、設計自信心建立、實習與概念設計落實之產業化等,並且不單只是一個一次性的競賽,也更具強大生命力的設計競賽。

 

參考資料Reference

洪偉肯、黃天祐(2013)。設計為科技加值的途徑-Dechnology專案為例。設計學報181),41-64

陳彥廷(2016)。設計獎道理。臺北,桑格文化有限公司。

鍾伊婷(2011)。設計競賽對於學生學習之影響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臺南。

Don Norman (2010). Why Design Contests Are Bad. Core77 Columns. 參考自:https://www.core77.com/posts/17024/why-design-contests-are-bad-17024

Self, J. A., (2014). Mind the gap: Perceptions of design awards from the wil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sign, 8(3), 123-138.

Temple, P., & Swann, P. (1995). Competitions and competitiveness: The case of British design awards. Business Strategy Review, 6(2), 41-5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