摯拓創新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設計總監
Vogito Innovation Co.,Ltd.
Article of famous designers
摯拓創新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設計總監
Vogito Innovation Co.,Ltd.
這幾年在各地演講談設計的過程中,與年輕一代的設計人有過許多交流,每每進入Q&A的互動時間,出現頻率最高也最讓設計人困惑的問題,常常與如何說服業主或老闆接受自己設計提案有關。許多人總是困惑於設計為何不被理解、被認同,甚至抱怨業主的美感有問題,又或是老闆的主觀意識太強,這樣的困擾似乎普遍存在於設計科系學子與初入職場的設計人。
以工業設計領域來說,設計必須結合工學、商學、美學而以人(人性需求)為核心,同時也必須把人與物對應的環境、社會、文化一起考慮進去,可說是一門需要同時整合許多知識領域的複雜專業。由以上對於設計工作內容的描述,我們可以知道設計工作根本的目的是「為人而非為己」,本質上與藝術工作以「表達自我」為主的動機是相當不同的,雖然設計與藝術兩者之間都是屬於創造性的工作,但因為設計的產出必須為他人所接受進而得到共鳴、能夠大量複製並為眾人所享用。設計師創造好的設計並商品化,消費者能夠在市面上買到好的設計,如此在商業營運的架構下成為永續的循環;而藝術呢?藝術的表達不一定需要人人能夠理解,也不一定需要大眾都能接受。藝術比較著重於心靈上的陶冶與滿足,而設計卻比較著重於實用面的問題解決,因此設計創作上各階段與各種人們的溝通就變得相當重要。
除了美感之外,產品的功能也是設計師常需要與客戶/業主溝通的議題。19世紀由芝加哥學派建築大師『路易斯.蘇利文』(Louis
Henri Sullivan,1856-1924) 提出的「Form follows Function」的理論,強調形態是隨著機能需要而設計或改變的,並非意義的裝飾活動,這口號導致後來的機能主義產生,也影響了整個20世紀的建築與設計發展。繼之而起的包浩斯 (Bauhaus) 也以此作為創作教條,認為造形設計以機能為主要考量,只要合乎機能性,便有美的組成。這樣機能至上的設計理念隨著包浩斯受到納粹迫害而擴散至世界各地成為主流的設計思潮,而隨著時代的邁進也出現許多不同設計思潮,如Frog Design提出的「Form Follows Emotion」形隨情感而生、屬於後現代風格的義大利設計品牌Alessi提出的「Form
Follows Funny」形隨趣味而生,另一位美國現代主義巨匠菲利普.強生 (Philip Johnson) 更提出「形式跟隨形式,而非機能。(Form follows form, not
function.)」,此外也有許多偏向務實派的想法出現,如英國建築大師理查.羅傑斯 (Richard Rogers) 則談到: 「『形隨利益』是我們這個時代的美學原則。( ”Form follows profit” is the aesthetic principle of our
times.) 」,1993年兩位俄亥俄州立大學 (Ohio State University) 的美國教授Klaus Krippendorff與Reinhart Butter則認為以前Form follows
Function形隨機能的概念,今日高科技時代已經不適用,進而提出「形隨意義生 (Form Follows Meaning) 」的概念,現在的使用者實際使用產品的時候,經常賦予它多重的意義,所以設計師應該要能接受這樣的挑戰,了解此一認知。
著名的前任BMW設計總監CHRIS BANGLE在接任都林設計學院
(IAAD l'Università per il Design) 校長的一場演講中也呼應了「Form Follows Meaning」的理念,他勉勵新一代汽車設計師應該拋開過去形隨機能為主的包袱,而勇敢地賦予汽車造型更為多元的內在意義,才能滿足未來時代對設計的需求。
關於如何賦予產品造型意義,筆者也在此分享設計實務上的案例:這是多年前針對美國一家世界聞名、具有百年歷史的奇異照明 (GE Lighting) 提出的MR16 LED投射燈設計提案,設計的主軸定位在如何讓奇異照明特有的品牌基因帶入造型設計之中,而設計提案的流程並未直接把造型結果展現出來,而是由BMW汽車水箱罩的家族造型特色與IBM THINKPAD筆記型電腦特有的紅色按鍵與TRACK POINT帶出賦予產品品牌特徵的重要性。之後則開始介紹GE品牌的商標演進,從商標的簡化演變成投射燈散熱鰭片的造型設計,並輔以各式系列產品與包裝一致的品牌造型語言。此提案最終獲得GE Lighting採用成為目前產品的主要造型,客戶對於其產品造型能夠融入品牌的意義表示相當讚許,並表示這是過去企業百年來所未曾嘗試的方向,「Form Follows Meaning!」賦予產品功能外的意義,加上故事化的鋪陳,正是此設計成功之處。在此也再度呼應主題「設計溝通的竅門」關鍵就在於理性推理與顯而易見的邏輯因果關係,不管是設計本身與設計提案均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