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名家專文

Article of famous designers

廖軍豪 - 不受看似無限可能的設計所侷限

台灣設計師週總召集人

Executive Director of Taiwan Designers' Week

廖軍豪 Timothy Liao

收錄2017年專輯

「設計」是動詞、是名詞,不僅限於所謂的專業設計師所擁有,「設計」如同人們與生俱來的本能。「設計」其實早就存在於這個詞彙或相關專業出現之前,藉由任何設計者默默存在於各樣事物的創造和運作當中。我們回過頭看人類發展的歷史,「設計」也可顯示人類挑戰的歷史。以產品設計為例子,也許最遠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人類手工製作出來的石器物件如石矛、石斧,在當時應可算是非常先進的科技和精良的設計,即便是現代要我們回歸原始隨手製作石器,也是相當不簡單。再則,從世界各洲所發掘的各類遠古石器,不禁讓人驚嘆遠古人們遷移的距離和範圍。當解析不同地方所挖掘的物件時,竟可以歸納發現其中有共同的製作規則,就如同設計的準則,甚至可以類比現今的製造程序,在以往非常原始、資訊溝通不易的時代,竟然仍能被流傳下來,讓不同地方的人、甚至不同時間的人,傳承工法並依循複製生產。自古「設計」的行為以及產出,隨著人的需要、隨著人所遭遇的各樣問題而發展,人類的需求沒有停止的一天-生活正遭遇或將遭遇的大大小小問題沒有完全解決的一天,「設計」就不會停止。

 
習以為常的紙盒

隨著生活的進步,所遭遇的問題複雜度也相對提升,人們對於達到便利舒適的生活,期待度越來越高。「設計」成為不只是傳遞理念的視覺美學和創意造物的專業;「設計」從無到有,更關乎已經是某種系統的整合、流程運作的觀念;「設計」的專業發展已經是龐大且複雜;產出的「設計」也發展到極致精良和具有經濟性,因此「設計」與多數人們的關係,已經從人人具有的能力,演化成人人需求的關係。多數人們對於生活所需,已經特別仰賴或等待設計師與商品開發商發現我們的需求,並為我們創造出來。人們變成只在乎選用設計的「權利」或「價值」,多數人們既有設計的「思考能力」和「製作能力」,已逐漸退化或是深藏不露,甚至因為設計流程或分工合作的系統觀之下,加上專業分工非常多元和專門,也使現今設計工作者的觀點多專注在經手的事務上,眼界或思考常有限制。一位專業的設計工作者,若期許自己能設計出絕佳的設計之作,非常需要打破各樣設計的「侷限」,更加關注於人類本身、環境變遷及事物本質,尤其現今以至未來的世界、社會、生活形態,人的需求與習性變化得非常迅速,各領域之間的知識交互影響、息息相關,設計師更需要以系統觀去思考事物、推進設計的執行。因此可以發現許多成功的設計之所以成功,絕不僅在「設計」本身,而是在出發點、在過程、在與人之間的關係,甚至市場的策略等等,具有一定程度的關聯與掌握。這也是為什麼,筆者要在文章前端先分享看似無限上綱、抓不到邊際的設計觀點呢?這是筆者常提醒自己,當設計越趨向非常深入的專業領域時,設計師自己反而會被看似無限可能的設計所侷限。

手工照明燈具

手工照明燈具
進入專業職場之後,正考驗著如何能有源源不絕的設計想法,以及考驗著如何持續挑戰設計難題的動力,後來深刻體會-觀察的重要性。事實上靈感、概念絕非憑空浮現,端看累積在我們腦海中的生活經歷、所見所聞,再藉由不同的設計思考方法得以激發。筆者特別喜歡在生活中觀察,最近幾年持續探索素人設計-筆者自己所認為,由非專業設計師為了滿足真正需求的「設計」。多年來的探索,發現生活中還滿多機會可以看到或用到非專業設計師即素人所「設計」的器物。為什麼筆者開始對觀察和採集素人設計感興趣呢?記得是某年某日,在設計公司繁忙的工作結束後返家,難得好好地坐在餐桌前用餐,邊對著餐桌的菜餚放空,幾乎無意識地將菜渣、骨頭丟進桌上-以信箱不時收到的廣告紙折成的紙盒時,這多年來習以為常的紙盒(1),突然引發我省思,到底誰是第一個設計這個紙盒折紙方法的人?誰是第一個折出來讓家中用來盛裝菜渣骨頭的人?是誰將這樣的紙盒導入台灣千家萬戶之中?這種折紙盒製程簡單無門檻,產量可以算是非常驚人!並且利用現有紙材製作,屬環保綠色設計(不過以這種紙盒盛裝菜渣,要慎選沒有亮面的DM紙,以免丟棄也不易分解),便利折疊易收納、產品生命週期長、不退流行。因對這紙盒的觀察與省思,開啟筆者探索日常素人「設計」製作的物件,在這些物件上能看到人們最純粹的設計思考與設計製作的發揮,沒有過多設計專業發展下的束縛,呈現獨有的意義和本質。當不受所謂「設計專業」束縛時,我們對觀察生活中人們需要的感測器(sensor)將開啟,陸續也會有新的發現。發現我們周遭原來臥虎藏龍,那麼多人具有厲害的「設計」思考與強大的「自發」執行力,創造出可能一般設計師還想不到的創意,或是一般設計師不會做出來的物件。然而每一件由素人所設計自造出的日用物件,常明確的是為了某些需要而構成,具有某種「構成」隨「需求」的型隨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基本需求而生的自造物常見如夜市攤位老闆手做的手工照明燈具(2~3);大街小巷甚至山裡最常見許多獨一無二及具有非常多樣式的自造桌與椅(4~8);另一類是為了解決某些日常生活的痛點(pain point)需求,使日常更便利的設計自造物則是讓人意想不到,甚至如同所謂設計思考(design thinking)的功能原型,不僅已經可以使用,也可能可以成為一個全新創意產品的概念雛形,如在高朋滿座的餐廳,一般桌上餐巾紙需要不斷補充,老闆想到拿大提袋改造成大容量的餐巾紙收納袋,不僅可以同時供應四位客人抽取,也能收納後續補充的餐巾紙(9);又如街頭可見清潔隊員自行因應各自工作習慣,解構重組自己量身訂做的清潔工具推車(10~13)。這類「設計」雖然看似原始,卻也完全符合當今全球自造者(Maker)運動,以及無私共享的開放設計(Open Design)趨勢,不少設計師也回歸如此原始、純粹的設計思考與創造本質。以經過專業設計訓練構思優化的設計,並且無須專業門檻,是開放共享設計,人人可以製作和擁有,甚至人人可以舉一反三、發揮自己創意於改造或衍生設計。

自造桌與椅

自造桌與椅

自造桌與椅

自造桌與椅

自造桌與椅

每個人藉由不斷嘗試、不斷學習和經驗的累積,發揮的「設計」有所不同,更隨著整個世界、環境、科學、技術持續與時俱進,「設計」也越趨複雜,但「設計」的專業也越趨開放。最近「設計」成為顯學,除了既有熟知的各設計專業相關領域受到重視和矚目外,幾乎在各種領域都能聽到、或看到「設計」這關鍵字,成為關鍵的途徑,發生在各領域的創新、進化、革新甚至省思當中,服務設計、社會設計、食物設計、關懷設計、通用設計、使用者設計、體驗設計、設計思考等等,設計已經具體發展到不再僅僅被認知和發生於具體存在的視覺關係而已。當然任何事物、任何領域都與設計相關,都包含設計,人人都可以是設計師,但這並不是指人人都是設計師,所以世界就不需要專業的設計師,而是專業的設計師更需要比人們更了解人的需要,以更專業的技巧、具備更廣博的知識和豐富的實作經驗,以及藉助產業的系統,為更多人設計創造出最佳、最適切的設計。更不用說現今的設計所面臨的課題,不只是為延續過去經驗、不只是為了現在的機會而設計,更是為人們預想的未來而設計。現在的設計師具備能因應多變未來的設計能力是必須的,並且非常需要拓展視野,不要設限地對各種領域具有開放的態度與興趣,我們將會有更多的機會獲得奠定不同設計概念發展的房角石,掌握設計的未來。

大提袋改造成大容量的餐巾紙收納袋

量身訂做清潔工具推車

量身訂做清潔工具推車

量身訂做清潔工具推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