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名家專文

Article of famous designers

林文彥 - 立足臺灣•放眼亞洲•胸懷世界

嘉南藥理大學資訊多媒體應用系特聘專技教授兼系主任

Professor and Chairman of Department of Applied Informatics & Multimedia, Chia Nan University of Pharmacy & Science

林文彥 Lin, Wen-yen

收錄2016年專輯

一、前言

身處資訊傳播無國界的今天,做為全球國際村的蕞爾小國,儘管在政治上無法與歐、美、日等先進國家同步齊驅,但透過全球設計軟實力的勃興,讓創意翱翔於國際設計舞台,臺灣的創意設計實力近十年來躋進國際舞台,表現十分亮眼,其中尤以高中到大學生的耀眼鋒芒,直讓國際間設計的先進國家無法小覷。以國內針對學生所舉辦的設計舞台而言,每年五月的「新一代設計競賽(YODEX)」已堂堂跨入第35屆,學生的設計競賽也步入第16年,不論規模與參賽校系、學生數,放眼全球可說是獨領風騷;「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競賽(TISDC)」儘管自2008年舉辦至今才8年,評審團的國際聲望、獎金、參賽人數、國際學生參賽率等,也都獲得全世界年輕設計學子的青睞,臺灣設計領域的青年學子也頗有斬獲,成績豐碩。

呂雅蕙〔綠與生命〕2006

筆者藝專畢業、退伍後,自1977年起一直在廣告企劃、設計領域任職,自2003年起與游明龍、林宏澤老師同時進入台南女子技術學院(現台南應用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服務,並於2007年至2014年擔任系主任及所長。在擔任教師期間(2003~20072014~2015)指導學生參與「新一代設計競賽」共獲2金、2銀、2銅、6佳作、5廠商贊助特別獎;擔任系主任期間(2007~2014)帶領全系共獲3金、6銀、29銅、22佳作、15廠商獎及包裝設計類繁星特別獎殊榮,總計入圍106件、獲獎76件,自2003~201412年期間,視傳系獲獎數及獎項四度(200520072011~2012)於全國掄冠、五度(2004200620102013~2014)名列全國科大之首!也由於視傳系學生在國內「新一代設計競賽」已獲得相當耀眼成績,筆者時時萌生「立足本土放眼亞洲胸懷世界」的願景。

2005年指導學生呂雅蕙以期中作業〔綠與生命Green & Life〕參加嶺東科技大學所承辦的「教育部技專院校平面與廣告設計競賽」獲環保類優選,並於2006年獲得第六屆斯洛伐克國際海報三年展入圍,從此帶動視傳系參加國際競賽另一畦徑。在擔任系主任期間,2008年五專部龍姍羚〔手工肥皂包裝設計〕榮獲德國iF包裝設計獎包裝設計類入圍及教育部鼓勵學生參加藝術與設計類國際競賽第一等入圍獎金5萬元,台南科技大學名列iF評比世界百大大學校院第41名殊榮。

龍姍羚〔手工肥皂包裝設計〕2008

龍姍羚〔手工肥皂包裝設計〕2008

二、「設計戰國策」的參與學習

與此同時躬逢「教育部鼓勵學生參加藝術與設計類國際競賽計畫-設計戰國策」,從2005年的計畫說帖、專家研討與試辦,到2006年起每年舉辦「設計戰國策」獎勵獲獎學生審查、頒獎及北、中、南的國際知名大師講座、產學設計高峰會、獲獎學生經驗分享等,筆者也都參與了臨場學習與經驗分享,因此在執行政府相關計畫時,適時將相關經驗帶入計畫中。「97年度教育部補助重要特色領域人才培育改進計畫文化創意數位設計人才培育改進分項計畫二:視覺設計菁英人才培育改進計畫」四梯次225人次,計榮獲2009臺灣國際平面設計競賽優選、第十一屆墨西哥海報設計雙年展、莫斯科國際平面設計雙年展金蜂獎入選、2011臺灣國際海報設計獎優選、2012德國iF概念獎入選百大殊榮。學生參與各項國際競賽,2010年林阿蓮與高婷婷以〔幸孕〕獲得日本名古屋國際設計競賽Design to Empower Tomorrow其他類金獎及日幣10萬元,再透過「設計戰國策」獎助第一等獎金100萬元殊榮。                                         

2013年執行台南應用科大「102103年度『學思相長文創領航』教學卓越計畫:分項計畫B4『扶育競賽人才揚名國際舞台』」四梯次219人次,參加「13屆臺灣新一代設計競賽」共入圍1921件,榮獲1銀、8銅、10佳作、2廠商特別獎等21件,「2013全國技專校院學生實務專題製作」獲第二名、第三名及佳作各一件,「臺灣OTOP產品設計獎」金獎一件,「2013第十一屆華東設計大獎」全場大獎、評委獎、銅獎個1件、入選10件,「2013第九屆澳門設計雙年展」入圍6件、「2013中國包裝設計協會『中國夢』」海報優選1件。2014年執行同一計畫三梯次195人次,獲2014「德國iF」入選100大及300大各1件、「2013臺灣國際平面設計競賽」優選1件、「2013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競賽」入選2件、2013年「13屆臺灣新一代設計競賽」共入圍2021件,榮獲1銀、2銅、12佳作、6廠商特別獎、1包裝設計類繁星特別獎合計22件,「2014全國技專校院學生實務專題製作」獲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各一件,「臺灣OTOP產品設計獎」金獎一件、「2014全國大中學生海洋文化創意設計大賽」銀獎1件、入選3件。

以上贅述主要闡明透過「設計戰國策」的參與經驗舉辦設計菁英研習營,廣邀國際、國內學、業界專家、學者授課,親炙指授學子,以提升學生的閎觀視野;另裒集學員作品參與各項國內、外重要競賽,卓有成效,不僅開啟台南應用科大學生參賽國際先端,並為視傳系闢建可資持續拓展蹊徑。

 

三、指導設計的經驗分享

2009年的「視覺設計菁英人才培育改進計劃培訓班」,許文蓁的〔STOP KILLING WHALES〕以日本國旗與鯨魚做為題材,被吊起的鯨魚在海面上留下的血與海水形成一個日本國徽,就像在訴說著日本國非法捕殺鯨魚,在道德與利益間如何取得一個平衡點,值得人們省思。原先的設計稿將標題放大,以橫列方式排在左上方,並以粗黑線做成邊框。在檢討這張作品時,筆者提出建議:左上方的主標題與下方的日本國徽形成兩個視覺焦點,在閱讀時易產生扞格,可將原有的標題文字橫排直列,自上方排列有若懸吊的繩索;另四周圍加了邊框意圖聚焦主題海報,只是此舉反而會造成畫面的侷促感,將邊框去掉後更能聚焦於日本國徽,凸顯斫殺鯨魚與日本的關係。經修改後該作品獲2009臺灣國際平面設計競賽優選及2010莫斯科國際平面設計雙年展金蜂獎入圍。

設計的表現技法究竟採用手繪、電繪、插畫或拍照來呈現,似乎並無一定的原則,好的創意如何藉由適當的媒材呈現,也是學生在創意發想時應加以深思的問題。2009年的「視覺設計菁英人才培育改進計劃培訓班」中陳柔雅於創意發想階段原陷入瓶頸,在討論時筆者建議不妨以糧食危機做主題發想,可於畫面中擺上多雙筷子,居中擺上最後一粒米,呈現搶食的危機感,表現技法可試以拍照方式呈現。第二天針對討論結果所呈現的畫面如同最後完成的作品,只是十雙筷子都是同樣的色彩,居中嚴謹地擺上一粒米。當時筆者開玩笑說;感覺好像全家人在圍爐吃年夜飯,完全無法呈現搶食的危機感;筷子必須以不同的顏色呈現,才能代表不同的人,居中的米粒也盡可能撥成三、四片碎裂的米,才能呈現搶食最後剩餘米粒的迫切危機。最後改成〔Food shortage〕四面八方的筷子大軍虎視眈眈中心點的一顆撥成碎裂的白米,表示糧食短缺的窘迫意境。此作僅以攝影呈現,簡單且富有張力,獲得2010第十一屆墨西哥海報設計雙年展入選,再度印證:只要能呈顯好的創意概念,即拍成像是最輕鬆的表現形式。

許文蓁〔STOP KILLING WHALES〕原作

許文蓁〔STOP KILLING WHALES〕2009

黃偉哲的〔The truth about loch ness〕在列印初稿時與之後的作品幾乎一樣,只是上方天空留白、大象放大居於畫面主題中、下方;針對初稿筆者曾和台師大林俊良老師、高師大吳仁評老師一起討論,彼此都有一個共識:位於畫面中、下方的大象圖像過大,感覺像是在池塘裡戲水,完全看不出地球暖化的危機感;若將大象縮小於靠近水面的上方,更能呈現地球暖化後既深又廣的水域。修正後的作品呈現出本為傳說神獸的尼斯湖水怪,因為全球暖化海水上升,可能會以新的姿態昭告世人牠的真面目,看似留白的水怪細察後才發現係象鼻所呈現的曖昧圖像。順便一提,當時林俊良老師曾將個人部落格中一幅創意概念與此幅近似、色調相同的作品提出做比較,並以為黃偉哲應未曾看過林俊良老師的作品,彼此的創意發想雷同、表現形式則迥異,應屬英雄所見類同。不料後來黃偉哲參賽獲獎在先、曝光較早,林俊良老師則在其後獲得美國紐約ADC的獎項,引起臺灣設計界的喧然大波,誤以為林老師的創意有抄襲之疑,實屬冤枉,關於此事可作證者還有高師大的吳仁評老師,趁此機會加以澄清事實。經修改後黃偉哲的作品除獲得2010第十一屆墨西哥海報設計雙年展入選、2011臺灣國際海報設計獎優選之外,並獲得2012德國iF概念獎百大殊榮。

林俊良老師評審作品一景(中為黃偉哲原作)

黃偉哲〔The truth about loch ness〕2009

2013年針對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競賽主題「生生」,筆者曾做為「圖文編輯」期中作業讓學生創意發想,林怡玟起初的設計稿原只有橫式一系列兩張,筆者建議稍做微調可讓橫線併成一條線,產生一上蓋、一下承的趣味;隔週又出現直式捕捉蝴蝶的初稿,筆者曾建議加入這張之後原先併排的趣味性可能不再,建議另做一張直式作品呈現第二個系列。迨至2014年第二學期賴岳興老師的課堂作業,仍以此三張做為一系列提出參賽。林怡玟〔捕捉為現金?〕以三款海龜、蝴蝶、穿山甲的身體結合捕捉網,表達人類為了自私的利益、喜好,而捕捉牠們做為買賣與展示的行為,造成牠們面臨生存的危機。此三張作品獲2014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競賽「生生」視覺設計類銅獎,筆者認為:創意表現及呈現手法固然是決定獲選的主要因素,做為一系列作品如何展現也會影響評審的觀感;筆者曾於2011年受邀擔任第八屆澳門設計雙年展評審,深知重要比賽的短兵相接不容有稍許失誤(例如:精緻度、表現的一致性等),否則因作者強烈的企圖心,將所有作品一併呈現而不知取捨,可能會得不償失、造成反效果。

林怡玟〔捕捉為現金?〕2014

四、小結                                                                   

臺灣學生的設計創意早期皆為隱式修習,除了「新一代設計競賽」等各項國內競賽,難得有大規模競賽互較實力的機會。近十年來由於2006年「設計戰國策」的推波助瀾,激發了設計院校學生的積極參與,加上2008年後的「臺灣國際學生創意設計競賽」,臺灣大學院校師生在國際各項重要競賽如德國iF、紅點、日本富山、G-Mark、捷克布魯諾、波蘭華沙、墨西哥、美國紐約ADC、莫斯科金蜂獎等持續獲獎,臺灣學生的耀眼成績形塑了臺灣的優勢競爭力,設計無形中已成為展現國力的重要利器。

「因有所思而生其想,每因精進始得研創。」十多年來樂見臺灣學子在設計領域發光、發熱,冀望學生能持續激發創意能力,立足臺灣、放眼亞洲、胸懷世界,在各類國際競賽中汲取寶貴的經驗,並以國際設計競賽舞台做為對自己的檢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