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名家專文

Article of famous designers

楊佳璋 - 給準設計師們的一席叮嚀:用力吸收、不停思考、一直前行,成就自己的設計之路!

樺致形象設計有限公司創意總監

Creative Director, HWAT’s Graphic Design co., Ltd.

楊佳璋 Martin Yang

收錄2016年專輯

近幾年「設計」似乎突然變成熱門的顯學,許多大專院校發現設立設計相關科系很好招生,各地也就如雨後春筍般大量出現。此現象造成現在臺灣設計相關科系一年有一萬多位畢業生,這是筆者以前求學時期完全無法想像的。可是,為數眾多的畢業生卻沒有這麼多對應的設計職缺,成了失業率最高的科系,學生們該如何面對且何去何從呢?筆者想以自己多年來從事業界專業設計工作並同時在學校兼任教學回饋的經驗,對所有即將畢業的準設計師們,提出筆者的一些觀點。不管您認為是絮絮叨叨的言語也好,或只是出於善意的叮嚀也罷,筆者都是希望能提出一些中肯且值得參考的建言。

每年設計科系畢業學生如此多,但為何每家設計公司都抱怨找不到人才?

學設計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很好玩,但真正設計類科系學生應該很清楚-學設計其實很辛苦。很多入學後的孩子發現學習辛苦又不一定能勝任,就開始混日子,變成設計教育很大的問題;再加上少子化問題的衝擊,某些校系對於學習品質把關不嚴,素質良莠不齊的情況非常嚴重,讓同樣大學四年畢業的學生,程度卻有極大的落差。因此造成每年這麼多設計科系畢業的學生,卻每家設計公司都抱怨找不到人才的奇怪現象。由此可知,答案顯而易見,解救之道就在己身!如果你能認真學習,加強自己的專業能力,甚至能拿幾個重要獎項來增進自我價值,也就是說「應考的人雖多,錄取的永遠是給已準備好的人!」
麥味登連鎖加盟早餐店

對,臺灣的市場就是小,這是設計產業無法逃避的問題!

只要談到臺灣設計產業的基本問題,第一就是臺灣一向不太重視設計,所謂「設計有價」這件事,在普遍的觀念裡一直是薄弱的,幸喜這個概念這幾年在許多人的努力之下,已逐漸有改善的現象。第二是臺灣整體市場太小,供給與需求的失衡,以及設計並非藝術創作,大部分的設計工作都是依附在商業行為模式之下產生的,因此市場小就沒有足夠的經費。例如美國的整體市場非常大,大型的廣告設計公司經常都是股票上市上櫃,因此可以支應這些公司的需求,甚至能有研究部門專門研究消費者行為等;相對而言,臺灣許多設計師為了追求市場,可能必須出走到大陸或者其他國家。以大環境而言,聽起來似乎很悲觀,可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臺灣也許可以發展出很精緻的設計文化。因為這裡的文化很多元,廣義的臺灣人除了說閩南語的台客外,還有客家人、原住民、接受過日本教育的老人家、來自中國大陸各個省份的鄰居,現在還有越南、印尼等籍的新住民。我們從小就習慣在這樣多元民族的環境下生活,把各種差異視為理所當然。因此造就了臺灣設計師有很強的適應能力與彈性,觀點也很特別,這是臺灣人特殊的韌性。以臺灣這麼小的環境,只能以多元的文化為底蘊,小而美的設計公司做精也做深,並發展出精緻細膩的設計,才是最符合市場現況的發展。

設計工作有可能成為終身的職志嗎?碰到創意的瓶頸時怎麼辦?

設計工作能否維持長久的重點是在於你能不能堅持!過程中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有許多的同學轉行,有人可能覺得太辛苦、或是沒有好的發展,當然也會有人認為做其他行業比設計好,就都陸陸續續離開。從事設計工作真的很辛苦,但是當你有著很大的熱情而不輕言放棄,這樣的力量就會支持著你繼續往下走。挫折當然難免會有,只要你能想辦法一一克服,你會發現辛苦完成的每一件設計工作,都會帶給你極大的成就感與樂趣。做設計一定會碰到瓶頸,甚至你會發現每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一個新的瓶頸,不管怎麼做似乎都無法避免。解決之道就是不斷地嘗試各種方式,繼續做繼續想,你就會豁然開朗。只有不斷地做,你才會發現思路越來越順,越來越懂怎麼操作設計與創意。經驗的累積當然很重要,但是不斷的努力絕對是克服瓶頸必要的因素。因為熱愛設計工作,你才會想在這領域展現強烈的企圖心,自然而然就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出路。
慕旭 VOSHAS

設計科系的畢業生,應該先入行還是再繼續升學?

這個問題當然是因個人的生涯規劃而異。有些人也許未來有志於從事教學,當然會覺得升學取得更高學歷相對重要。但如以針對專業設計工作而言,其實是很需要累積大量的實務經驗。雖然設計行業裡並沒有明顯的師徒制,但你一定會發覺,如果能在一個好的團隊裡面工作,有資深的人員願意把他們的經驗教導你,進步的會非常快。如果從這個角度切入,學歷與設計專業並沒有太大的對應關係,有好學歷不代表你有好的設計能力。以筆者自己的經驗來說,大學畢業後如能早日投入職場,學習與進步通常會非常快;相反的,如大學一畢業馬上就接著念研究所,由於實務經歷不多,再加上學校的老師不一定有很深厚的實務經驗,最後的結果通常也只是把研究所當作大學的延伸,收穫有限。累積幾年的工作經驗以後,如果有進修的念頭,再回到校園讀研究所,你會非常清楚自己需要什麼、要學習些什麼。甚至不只是從學校老師學到東西,如能幸運的遇到工作資歷豐富的同學,更能帶給彼此許多美好的學習經驗。

設計人都看些什麼書?有沒有推薦的書呢?

筆者並沒有特別推薦的書單,而是認為設計者應該多看各種類型的書,千萬不要侷限在設計美術類。因為設計工作迷人地方就在於接觸的客戶多元,不會有其它工作可以深入接觸這麼多的產業。相對的就必須藉由大量的閱聽去累積自己的眼界,再加上設計師創意的跳躍性思考,設計出來的成果才會讓客戶也覺得:「哇!你真的好有巧思,而且你怎麼這麼了解我們這個產業?」設計工作最好玩的部份也就在這裡。筆者自己是什麼書都看,保持腦袋裡面有新鮮的東西在轉,這是很重要的。隨時讓你的腦袋處於思考狀態,久而久之會慢慢發覺這會形成一種習慣。因為平常已經累積足夠的想法,當你同時要面對很多不同的業主與case,就能具備在很短的時間裡知道如何解決問題的能力。
台中航空站

對在學設計科系學生與即將畢業的準設計師們的幾句建言。

只有非常認真的去面對、去對待你的每一件作品,作品就會相對回饋給你!設計科系學生一定都知道,求學過程就是由不間斷的作業所堆疊起來的。如果你用心做好每一件作品,將它視為最重要的事情去看待,將來這疊作品的質與量就會與別人不同。等到大四要做畢業製作時,會發覺大一一起進到學校唸書的同學們,四年後要畢業時程度卻落差很大。這個情況在畢業後會更迅速拉大,因為程度好的人就是能夠進環境較好的公司;相反的,不是進入較差的公司,就是被淘汰轉行。在好的設計公司磨練個半年,差異馬上就拉開了。這是大部分學生現階段看不見的,很少人有遠見能看出未來會面對的問題,就是從現在不斷累積而來的。筆者常鼓勵學生別太過於善待自己,因為求學中很容易出現一個現象,就是太容易說服自己「我只是個學生,這樣就可以了。」或者是「啊今天好累喔,不然這樣就好了。」那就永遠做不出精采的作品。應該換個心態說「我雖然是學生,可是希望我的作品能呈現專業的水準,要做到最好或者是到目前能力裡面最極致的狀態!」面對自己的作品要有這樣的雄心與企圖,其實那也是設計師該有的人生態度。
電子系統研究所

最後,筆者一直認為設計這個工作在某個層面而言就像是醫生一樣,你應該把自己視為一個解決問題的角色,怎麼量身訂做的幫助客戶把品牌、產品、包裝、行銷等每一個環節都做好,創造客戶、消費者、設計師三方的利益,這才是身為一個設計工作者最重要的價值。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