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名家專文

Article of famous designers

羅彩雲 - 指導學生參與國際競賽

大同大學工業設計學系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Design, Tatung University

羅彩雲 Lo, Tsai-Yun

收錄2015年專輯

猶記當年在學生時代,學習工業設計專業時,正值現代主義風行之際,「形隨機能生」、「功能導向」的設計大行其道,然而在當時的我卻深感困惑,東西方人種的不同,設計思考應該也有其差異性。於是找尋傳統東方設計思考方式,成為我日後碩博士論文的研究主軸,而藉由紅眠床此一傳統器物的研究,了解傳統工匠的造物體系與使用者的行為架構,從中發現傳統漢民族的造物模式,乃是由「道」、「形」、「器」、「象」所建構的一循環模式(1)。此循環模式也就是透過「觀察」來發現問題與「現象」,再經由道所象徵的「思考」,釐清問題的關鍵點,並思考解決的方式,之後慢慢建立「成形」,將無形的概念透過畫筆與建模,逐漸建構成形,經過反覆修正後最終變成可供使用的「器物」,而人在使用這些器物的同時,透過物我關係的架構與詮釋,產生的諸多「現象」,而這些現象又會影響「道」,此處的「道」其象徵的是「眾人的思考」所形構的社會。因此在古代中國,將造物者稱為「聖人」。因造物者除了要能體認現實世界,從事造物創作之外,亦須對社會有其應盡之責任。而進入大同大學投入教學之後,便以此造物模式教導學生在設計上的應用。

圖1、傳統工匠之造物思維

很幸運在短短數年的教學經歷中,能得天下之英才而教之。學生們的優良表現,使大同大學能連續獲得國際設計競賽大獎的肯定。並在教育部設計戰國策的鼓勵之下,台灣近年來在國際競賽的成績,除得獎件數倍數成長之外,更開始積極鼓勵學生將成果實體化,將創意概念轉化為創業生產製造,發揮其更大的價值。在此,很榮幸且惶恐的將過去幾年的指導經驗,透過學生的得獎作品進行簡單的心得分享。

生活中的問題解決

在造物模式中的起點,往往來自於生活的「觀察」。而「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可說是設計的原點。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的問題被發現,但是真正考驗設計師功力的則是解決的手法,如何讓設計出的作品發出「哇!原來如此」的讚嘆聲,則是非常困難的挑戰。透過黃士豪的作品「傾淨杯」(2)中可得到最佳的詮釋,黃士豪同學係觀察到水杯在清洗後,倒放時因空氣不流通,內部所殘存的水滴容易造成細菌的孳生,正放又容易有落塵飛入,因此通常會需要「杯架」將杯子架高使內部空氣流通。而「傾淨杯」的解決方式僅是在杯口切割一個斜角,使杯子於倒放時因稍稍傾斜的角度,使內部空氣得以流通,既解決問題又省去杯架,且以最簡單的方式來達成,容易生產製造,不會增加額外成本,作品因解決手法巧妙,又極富生產價值,使其榮獲美國IDEA設計獎銅獎的殊榮。

圖2、黃世豪「傾淨杯」獲美國IDEA銅獎

而得到紅點設計概念獎最佳獎(Best of the Best)的「鍊鎖」(3)則是將「拉鍊」與「鎖」結合在一起。此作品的構想的產生,係在帶領的一個鎖具工作營上。通常行李箱會加上鎖具,是理所當然地,因為在搬運的過程中,可能會遠離視線範圍。之後柯智騰與施昌杞又積極修改作品,除了在造型上更加美觀之外,亦加入通用設計的概念,使之容易直覺操作,亦更加完整。

圖3、柯智騰、施昌杞「鍊鎖」獲紅點設計概念獎最佳獎

文化存於現實更在未來

很多人在談及文化時,總會聯想到傳統與歷史,彷彿得有歲月渲染才見文化的深度。事實上文化存於日常,更存在於地域田野間。因此透過田野調查,深入土地與人群,觀察未被關注的現象,也是設計師的重要工作。勇奪紅點設計概念獎紅點獎(Red Dot Award)的林旻毅與李日彥同學,其所設計的「魚鮮生」(4)為最佳體現。林旻毅與李日彥在構想發展初期,走訪了七次以上北台各大小漁港,了解捕魚入港後,在漁港販賣時須經過運送、處理魚貨、展示販售等過程,詳加整理分析出問題點後,整合發展出系統性的完整設計。從魚貨運輸用的保鮮箱體設計、處理魚貨的工作檯、保冰並具展示效果的販賣台,並考慮到廢棄物處理的整體系統考量的設計。

圖4、林旻毅與李日彥「魚鮮生」獲紅點設計概念獎紅點獎

而施昌杞與邱瀚生所設計的「茗品三峽」,著眼於三峽的藍染與碧螺春的茶文化,所設計出的茶具組。將藍染搭配竹材製成茶壺座、茶托,加上如水滴湧泉狀的茶壺與茶杯,組成如三水交會的三角湧意象。三角湧為三峽的舊地名,捨棄明顯可見的圖騰符號,以較隱晦的方式表現出具有文化底蘊的現代風格茶具。此作品雖未獲紅點獎的肯定,但得到國內OTOP設計獎的佳作鼓勵。而將其創作過程與作品轉為論文,參加日本設計學會之發表大會,勇奪最佳發表獎的殊榮。

對於勇於挑戰的譚宇辰與柯智騰而言,禁忌是不存在的。他們看到國外對橋牌所抱持的觀感與國人對麻將的印象有著天壤之別。於是探討麻將的議題,變成他們專題創作的來源。主要是將麻將文化的重新認識與包裝,在桌椅的設計上翻轉桌面使其能在不打麻將時也能變成一般桌子使用,不會造成空間與物品的浪費。此外也將麻將重新設計製作,以更具現代化的圖樣,並搭配英文字樣。其目的是要讓外國人更容易了解麻將文化,並能參與其中。透過「九降風」(5)將麻將文化再繼續延伸擴展,不只著眼於地方文化,更跨向國際化。

圖5、柯智騰與譚宇辰「九降風」獲紅點設計概念獎紅點獎

了解學生特質,收放自如

在設計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的在進行水平(發散)與垂直(收斂)的思考,而逐漸將作品修正的更好。指導過的每個學生的特質都不盡相同,如黃士豪、譚宇辰、李日彥較傾向在水平思考的能力;邱瀚生、施昌杞則收斂的能力較佳;而柯智騰與林旻毅則兩者兼具。若組成合作團隊,兩者能力相互搭配得宜,會是最佳的組合-因兩個發散思考在一起,則設計往往容易停留在概念階段,無法繼續深入;兩個同樣是垂直思考者,則作品容易趨於保守,無法展現亮點。因此了解學生的特質,並引導他發揮特長,強化其缺乏的特質。

我想在一個鼓勵創意創新的社會,除了能讓社會充滿活力之外,更能促進產業的流動。以鼓勵創新創業的美國為例,當柯達、通用汽車等傳統產業面臨困境時,有GOOGLE、臉書等新興的產業,去支撐其整個產業環境。而我們處在一個資訊快速流動的現代,生活中充滿了過量的消費產品,已經很難有產品可以長賣十年。我們當思索的是,如何透過設計師的創意去帶領整個社會成長,以工業設計師為例,他的專業係介在工程與藝術之間,懂製造也得懂美學與行銷,若能發揮長才,其不僅僅是設計師而已,更是具有創新與整合能力的創業者。很高興目前國內不管是任何領域都積極在推動創業計畫與補助,同樣欣見設計戰國策也積極往創意實踐的方向指引,透過設計師們的創新轉化為整合性強的創業實踐,相信能帶動產業進行發展,這也是設計師們的社會責任。誠如古代將造物者視為聖人,提姆.布朗也認為設計思考可以改變世界,在在說明設計的影響力將可以很大。而台灣社會自資訊產業獲得成功之後,近年來不斷的在尋找可再造高峰的產業。而設計是屬於創造力的專業,透過設計競賽的發想與獲獎,並將其中的創意轉化為創業的產業模式,是文化創意產業的一環,更是台灣軟實力的展現。因此設計師們並不應該只將自己定位在設計師一職而已,要能更有勇氣的跨出界,透過創業來翻轉產業環境,提升設計的影響力。

TOP